庫淑蘭表現出種種超越現實的創作,其大膽、神秘、繽紛與華美,實難想像是出自赤貧、一生困苦的七旬老婦人之手。傳奇之處,恰像她邊剪紙、邊大聲口唱的民謠:「西安省、三水縣(旬邑),白雞下了個黑雞蛋。」不過,庫淑蘭的創作卻是顆民藝「炸彈」。傳統民間美術的生命力,在她手上獲得最大釋放。恰像威力無匹的大霹靂,無可計數的五彩紙片飛舞成日月、星辰、繁花、綠樹、飛禽、走獸、神明、人物…盡情姿意的表現,看得人目不暇給。
庫淑蘭作品既古老、又創新。就古老一面來看,他的創作無論形式與內容脫離不開傳統民間文化。根據八0年代學者下鄉尋根的結果,發現在現代文化尚未波及的偏僻山村,猶保持一些由婦女世代傳承、與日常生活及生命體俗密不可分的手藝項目,諸如剪紙、刺繡、麵花、布貼花等技藝。由於傳承緊密,有時村莊中一位未受教育的農婦,手中製作出剪紙或刺繡出來的圖樣,竟能與當地地下文化層掘出的遠古器物花樣有驚人的類同性。這種活生生的當代民藝,居然能表現出史前圖騰、遠古以來的生殖及生命崇拜、歷代流行紋飾及吉詳圖樣等,專家驚歎為民族文化的「活化石」,也把這種母女傳承的民藝系統稱做「母體文化」,是為民族文化最深層的表現。
九二年,大陸舉辦首屆「中國民族文化博覽會」,在第一次以「民間美術類」項目的競賽中,庫淑蘭的作品贏得眾望所歸的第一獎。於是,華麗高貴的「剪花娘子」平步青雲,高踞於中國大陸民間美術熱潮的最高峰,母儀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