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的客家人專集

定價 NT$495

漢聲雜誌第 23 期
作者 | 漢聲雜誌社
頁數 | 144頁
規格 | 21.5 x 28 cm
裝訂 | 平裝
語言 | 中文-繁體

已售完

當商品重新有貨時通知我。

貨號: MAG023 分類: ,

描述

拓墾台灣,拓墾地球!
秉持先祖篳路藍縷拓墾精神,
參與地球人新類文化的開拓!
「尋根系列」從『台灣的泉州人』、『台灣的漳州人』進行到本期『台灣的客家人』,把佔本省早期移民人口比例最多的三籍移民作了完整介紹。待客家人專集結束,我們「尋根系列」最重要部份可說暫告一段落。
在漢聲十九期泉州人專集序文,我們曾提到「為什麼要尋根?」的問題。出於歷史機緣,台灣自十七世紀以來成為先後期移民紛至的所在,其組成分子複雜,包括了來自多省份、多種族的人民,以及他們所帶來的地方文化特色,匯聚成活潑而富朝氣的台灣社會。這種特色在全中國少見,我們因此稱台灣為「中華民族和文化的基因庫」。它具備創造新社會、新文化的最大潛力。
今天,世局波濤洶湧,台灣決不能以目前經濟上的成功沾沾自喜、裏足不前。如果台灣未來不能建立通盤合理而穩定的文化秩序,在歷史的激變中,這段經濟成功的好景,也可能成為曇花一現,不能產生更大意義。要創造,就得深切的瞭解自己的特長,這是我們製作「尋根系列」最重要的目的--追溯來自不同省籍、地區人的根源,以豐富大家對自我文化背景的認識。
成功的隊伍拓墾了早期的台灣
回看「尋根系列」中有關泉州人、漳州人的部份,再加上本期及下期的客家人介紹,我們不只在尋根的歷程中瞭解了移民特色,也發現到三籍移民各自發揮長處,相互配合的情況--就像一支成功球隊或戰鬥團體的組合,長於冒險經商的泉州人是活潑的「前鋒」。長於農技、拓墾平原地區的漳州人,創造無虞匱乏的糧食生產,是最好的「中鋒」。而固執於傳統文化,艱忍刻苦的客家人,穩固了「後衛」。概略分辨三籍人的特長,可以瞭解:何以十七世紀中葉後的台灣,居然在短短一百多年間,達成充分開墾、完成標準漢化社會的移墾奇蹟?
先期移民輝煌成功,加上日後民國三十八年政府遷台,全國各省人才菁英一時匯集,台灣這小小島嶼,就更具備多樣地方文化的特色,也富創造活力了。
客家人「他鄉即故鄉」的拓墾精神
這一期我們開始介紹「台灣的客家人」。客家人由原鄉渡海來台,初期從事平原墾拓及商業經營,但成就不及泉、漳二籍移民明顯。倒是在移民開墾達到人口飽和之後,客家人猶不畏艱困、繼續開拓丘陵山區和屬於「後山」的東海岸,使台灣達到全面性的開發。回顧這份艱苦卓絕的墾拓史蹟,我們注意到了客家人特殊的歷史文化傳統。
探究「客家」名稱來源,有「客居他鄉而以為家」之意。在大英百科全書中,對客家人如此的介紹「早在西元前三世紀,他們就依祖先傳統住在揚子江以北省分。而後,客家人為逃避韃靼、蒙古或其他侵略者,避難至揚子江南岸。他們不接受外來生活約束,因此只好憑多方面的適應能力,不斷的戰鬥與抗拒。他們是中國的『山地人』,保持了古代中國語言的形式….男人是勇敢的鬥士、婦女則是精力充沛的勞動者。」
由此,我們大致可以瞭解:客家人在中國一支特殊的遷徒民族。在漫長的遷徒期中,客家人一方面保存古中原文化農業與教育並重的「耕讀」傳統,一面不斷克服艱困環境、力求突破。由於客家人原鄉多居住於丘陵山地,耕地嚴重不足,成年男子多經由科考、經商或移民尋謀出路。當客家移民抵達台灣,也就把他們尊祖、耕讀的文化傳統和艱苦卓絕的奮鬥精神帶到此地,參與了移民開創新天地的洪流。
讀客家人祖宗詩句,有【駿馬匆匆出外方,任從隨地立綱常。年深外境猶吾境,日久他鄉即故鄉。」的詩句。從某個角度看來,作為先後期移民後裔的我們,其實也都說得上是廣義的「客家人」。在文化的創造上,也必須勇於發展、不忘根本,才能開創歷史新機運。我們必須參與地球的拓墾。
去年大陸的「河觴」影集,引動海峽兩岸人的觸目。且不論它立論周整與否,其中「讓中國走向世界,讓世界走進中國」的說法,實代表了中國人在近代文化大轉型期的共同夢想。說起來,到目前為止,中國人地區中,也只有台灣具備「走向世界」的經驗和實力。
放眼二十一世紀,彷彿是民族國家大融合、建立人類共同文化的新紀元。然而,值此關鍵,我們也得各躬自問,在台灣步向世界舞台之際,我們是誰?我們介入的是一股清流抑濁流?台灣會參與地球人類新文化的創造、或者將遭摒、淘汰的命運?
其實,台灣只是地圖上米粒大島嶼,自然資源不足以自給,過去三十年,若非依賴先後期移民的艱忍奮鬥,和豐富的文化傳統,何以有今日的經濟成就?此後,台灣走向世界固然是不能猶豫、退一步即無立足處的道路。但我們也得仔細度量自己的每一舉步。儒家「如臨深淵、如履薄冰」,說明了人抵達理想境域的戒慎恐懼。而台灣,若做不到人人勤奮、和在歷史文化上回顧與前瞻的平衡,一失足,可就太危險了!
漢聲在此推出泉、漳、客三籍移民的「尋根系列」,便是期望喚起人們透過自我認識,發揮特長,使台灣這「中華民族和文化基因庫」能充分發揮出創造活力,也期望台灣能秉持先民篳路藍縷拓墾精神,參與地球人類新文化的開拓!

目錄

序4
台灣的客家人(上)6
唐山過台灣(三)客家移民的故事15
尋找台灣的客家人18
台灣的嘉應州客家人20
高屏地區 南台灣的客家大本營 文:鄭浩22
.保護家園的鄉勇組織-六堆的故事 文:鄭浩46
.鍾理和筆下的客家女性 文:鍾鐵民48
苗栗前山地區 台灣北部客家重鎮的開發故事
文:江淑文.黃湘玲.曾絢煜50
苗栗內山地區
內山的開發與拓墾家黃南球傳奇 文:奚淞62
.台灣樟腦業今昔-走訪腦寮 文:曾絢煜68
.認識台灣樟樹 文:曾絢煜70
桃園地區 台地上千塘之鄉的墾殖
文:奚淞.李修瑋.江君76
.龍潭聖蹟亭 文:鍾肇政80
.鍾肇政談「族譜、來台祖及其他」
文:鍾肇政82
.桃園台地上的客家埤塘
文:石文珊84
認識客家原鄉18
嘉應地區 文:曾絢煜22
梅州市巡禮 文:奚淞28
蕉嶺巡禮 文:奚淞34
.三張蕉嶺名人郵票 文:黃湘玲38
客家傳統民居:圍龍屋
-梅縣白棣華居 文:鄒增達72
山水耕讀
黃日秀和黃永松父子謁祖探親記 文:奚淞88
猶太裔德國人史學家看客家台之原委
文:戴國煇112
清代台灣客籍移民的
-鄉地理環境和生活方式 文:施添福136
系列報導
台灣開發史第五章 嘉義發展史 文:尹章義118
郭老師說故事 老舵師 文:郭立誠128
大陸采風
大陸攝影家選讀(五)
程綬琦「思考的風景」文:張照堂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