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聲小百科 8
定價 NT$1,080
作者 | 漢聲雜誌社
ISBN | 978-957-588-050-7
規格 | 31.5 x 22.5 cm
裝訂 | 精裝
語言 | 中文-繁體
描述
漢聲小百科 〈八月的故事〉
漢聲小百科八月的主題是「中國」。為了使我們的孩子認識中國,並以做中國人為榮,我們帶孩子探討中國人容貌的特徵、中國疆域的形成過程,並別整理出「中國之最」。該篇集結有關中國的龐大資料,條理分析出在自然和人文上足堪引以自豪的「最」特出記錄。使小朋友讀了以後,以身在中國土地和做一中國人為榮。
除當月主題,八月的小百科還有:
- 「怎樣拿筷子?你會吃西餐嗎?」教導孩子正確使用筷子的方法,並告訴孩子中國筷子使用的歷史和許多相關的逸事。緊接著再介紹吃西餐時的刀叉用法,讓孩子在現代國際都市中,做一個一失禮儀、舉止合宜的中國人。
- 「猴王爭霸戰」介紹台北動物園七十二年的一場猴王爭奪戰,同時讓孩子瞭解猴類習性。
- 「遊小人國」帶孩子遊覽桃園小人國裏屬於中國傳統健築的區域。中國古建築有輝煌的歷史,歷代名建築散布中國各省,而在小人國裏,卻可一日遊畢,是使孩子得到由古到今、完整印象的最佳機會教育。
八月的內容還有:參觀大溪普濟堂、攝影棚裏的電視攝製方法、紅葉棒球奮鬥的故事、武陵農場的水蜜桃、梨和蘋果、甲蟲之王-獨角仙、台灣的無毒蛇及毒蛇、煮飯的方法……等。
三大特色-本土性、圖象化與科幻導入。
本土性:
由中國人及本土的事例出發,就是「漢聲小百科」的第一項特色。「漢聲小百科」以本土田野調查和訪問為骨幹,以導引出世界性的知識,使孩子先找到知識最牢靠的立腳點,再產生放眼天下的求知熱情。
圖象化:
先圖後文,以圖象詮釋科學,是漢聲小百科的第二項特色。圖畫在兒童的知識教育上扮演了極重要的角色。「漢聲小百科」藉卡通、漫畫做趣味引入,更按知識特性,製作各種精密描繪、剖面分析、高空俯瞰及發展流程等圖畫。漢聲美術組工作人員費盡苦心設計插圖,務使每一幅圖都能達到美妙、清晰和準確三項要素。
科幻導入:
漢聲特地塑造了一位具有無限超能力的科幻角色──小百科,以科幻趣味為手段,引導孩子由觀察、實驗、遊戲等方法來接觸有系統的科學知識,是漢聲小百科的第三項特色。
由淺入深的知識進階
文字處理方面則顧及不同年齡兒童的需要,採取由淺入深的做法。每篇中,有注音符號的主文及對話文字,內容淺明簡要而有趣,適合低年級孩子閱讀。說明文字部份,是該篇知識的進階,適合高年級閱讀。而每篇尾端,都附有「媽媽教授」,補充深入的相關資料,可由家長閱讀後,輔導孩子學習。不過,對年齡較長及知識探究心強的孩子,「媽媽教授」這一欄勢必也會成為他關心的部份,能提供他知識的第三層進階。因此,「漢聲小百科」每一篇幅都包含由淺入深的知識進階,適合不同年齡的兒童,也能使孩子反覆重讀,永遠有知識的新發現。此外,每篇有附屬的「歷史上的今天」,介紹和當日相關的重大歷史事件或偉人的誕生。
本月目錄
八月一日 誰最美?-談中國人的長相
八月二日 中國是怎樣誕生的?-看億萬年中國形成過程
八月三日 中國之最
八月四日 怎樣拿筷子?
八月五日 你會吃西餐嗎?-談刀叉的使用法
八月六日 騎協力車遊墾丁-國家公園遊記(上)
八月七日 遊熱帶森林-國家公園遊記(下)
八月八日 猴王爭霸戰─自然國寶系列(六)
八月九日 去普濟堂拜拜-談廟裏拜神的規矩
八月十日 發霉了-談黴菌
八月十一日 甲蟲之王-獨角仙
八月十二日 神奇的電視
八月十三日 電視裏的特技
八月十四日 大恐龍的知識
八月十五日 水蜜桃、梨和蘋果-談台灣的溫帶水果
八月十六日 來和蛇做朋友-認識台灣的蛇(上)
八月十七日 毒蛇-認識台灣的蛇(下)
八月十八日 熱!-談熱能的利用
八月十九日 真涼快!-談傳統消暑法
八月二十日 流汗─認識身體系列(十一)
八月二十一日 煮一鍋好吃的飯─稻米系列(七)
八月二十二日 電鍋的祕密
八月二十三日 最快的自由式游泳─健身系列(七)
八月二十四日 紅葉少棒隊的故事
八月二十五日 投,接,打!-教你打棒球─健身系列(八)
八月二十六日 兩棲類的法寶─人類祖先系列(六)
八月二十七日 漂洋過海的棋盤腳
八月二十八日 太陽系的邊緣-談天王星、海王星和冥王星
八月二十九日 白鷺人家-認識台灣的鷺鷥
八月三十日 遊小人國-認識中國傳統建築
八月三十一日 到中國最南端去!-南沙群鳥生態調查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