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聲數學繪本》

定價 NT$4,455NT$4,860

繼《漢聲中國童話》後,漢聲精選以數學感為主題的繪本,內容特色(1)重視數學概念、(2)內容生活化,圖像趣味化、(3)採用螺旋式的編輯手法。數學概念建構為您的孩子理清思路的指北針。

規格 | 41冊圖畫書+4本媽媽手冊(盒裝)
尺寸 | 22 × 26 × 9
裝訂 | 精裝
語言 | 中文 – 繁體

貨號: YSM-FAIR01-2 分類:

描述

繼漢聲小百科及中國童話故事,漢聲再為台灣的兒童精選,以培養數學感的數學叢書《漢聲數學繪本》。從建構孩子數學概念的角度出發,在日常生活中一步步培養起孩子的數學感,讓每一個階段中的孩子,都能得到助益。

 

符合STEAM精神,從小培養孩子的數學感!

漢聲精選世界兒童數學叢書,貼近孩子的生活經驗,讓孩子一步步愛上數學!

根據數學教育家的調查,發現一般小學生最感頭痛的數學課題是除法!

其實除法就是一種猜猜看的遊戲。#

在這本書中,以分汽水、分核桃、分鈔票、分書本等生活例子貫穿全書 ,讓孩子邊猜邊玩邊學,自然學會除法的基本概念。孩子透過猜猜看的方式,認識正確的學習過程,從不斷嘗試、錯誤、修正中找到真理,求得正確的結果。這樣學習來的知識,才會是札實的、根深抵固的。

由台灣資深數學教授及師資進行分析,將全套數學圖畫書依不同年級,劃分成4輯,再依數學概念主題的學習順序來排定41集順序。只為了能盡量貼近課堂的數學學習節奏,讓閱讀與學習無阻礙的相互融合,達到相輔相成的效果。

 

孩子提早於課綱落點閱讀,可以先於課堂學習前在腦海中烙下印象

單本介紹:第一輯

第一輯書目(共10本)

1.《數是怎麼來的?

你的孩子是幾歲學會數數兒的呢?

很多孩子很小就能正確地讀出數位順序,有的還能數數自己有幾顆糖、跟別的小孩比比誰的玩具多……但這種計數能力,只是生活上的學習應用,他們對於數是怎麼來的,可能一點兒也不清楚。

數是一切數理的基礎,因此在這裡我們要推薦「數是怎麼來的?」這本書,讓孩子透過故事情節的引導,輕鬆瞭解數字的誕生過程。

根據考古研究,人類大概在六千年前就會使用數字計算。而在這之前,數字概念更是早就存在了。至於在那麼古早之前,數是怎麼發展出來的?現在或許只有從觀察原始部落的日常著手,才能試著找出可能的推論了。

這本書就是根據原始部落的行為,推論出五個數字的發展階段:配對、數量的比較、命名、數字的次序、數數兒。

 

2.《奇數和偶數》

分類可以説明我們把錯綜複雜的情況,輕易地整理出頭緒。

數位也可以分類,奇數和偶數就是最簡單、最基本的一種分法――可以配對成雙的叫作「偶數」,不可以完全配對的則叫作「奇數」。

在日常生活中,有許多事物可以用來教孩子認識奇數和偶數。比如說,一隻手有五根手指頭,五是奇數。吃飯前,筷子都是一雙一雙擺上桌的,所以總數一定是偶數。「奇數和偶數」這本書,就是; 利用這些具體、生活化的例子,讓孩子輕鬆認識奇數和偶數,以及知道它們在生活中的用處。而在這個過程中,你和孩子還會驚訝地發現:原來生活中處處都有數學!

 

3.《零不只是沒有》

0 是一個很特別的數字。很多人都認為0 是「沒有」,但如果它是沒有,又為什麼要特地用一個數字來表示它的存在呢?

「零不只是沒有」這本書,就從生活化的實例中,讓孩子認識0 的意義和用處。0 可以說是數學上最重要、也最具決定性的發明之一。它可以是所有比賽、測量的起點,也可以作為時間、溫度的分隔點,甚至可以用來當收支的平衡點,更重要的,它能在位數法中發揮填補空位的作用。

零的功用這麼多,但很多孩子對零的認識卻很模糊,做到含有0 的數學運算時,例如 「203-9」,往往還會出現明顯的障礙。而這些困擾,相信在讀完這本書之後,一定能讓孩子豁然開朗。

 

4.《大家來做乘法表》

為什麼7×4=28 ?你的孩子知道嗎?

也許他會說:「九九乘法表上是這樣寫的啊!而且老師也這麼說。」九九乘法表可不是只能死背的東西,瞭解它的結構由來,可以發現裡面的每個乘式都是大有道理的。

「大家來做乘法表」這本書,就是透過實際動手數石子兒的方式,引導孩子用不同的角度去拆解乘法表,進而明白乘法表是怎麼做出來的,並激發他們創造出適合自己用的乘法表。

 

5.《猜一猜,除一除》

根據數學教育家的調查,發現一般小學生最感頭痛的數學課題是除法。

很多小朋友雖然會做除法的運算,但是他們往往不瞭解除法步驟裡所代表的真正含意,尤其是餘數的概念。他們多半隻記得老師說過:「餘數一定要比除數小。」至於為什麼?那就不知道了。

其實,除法就是一種猜猜看遊戲,在日常生活中常可以碰到類似這樣的猜猜看情境。這本「猜一猜,除一除」以分汽水、分鈔票、分書本等生活例子貫穿全書,讓孩子邊猜邊玩邊學,自然體會除法的基本概念。同時,孩子也可以透過猜猜看的方式,認識正確的學習過程――從不斷的嘗試、錯誤、修正中找到真理,求得正確的結果。這樣學習得來的知識,才會是扎實的、根深柢固的。

 

6.《分數是分出來的》

「分數是分出來的」要講的是分數的基本概念。

雖然這是一本講分數的書,但是從頭到尾書裡都找不到任何分數的符號, 比如1/2、1/3、1/4。沒有分數符號,怎麼教分數呢?這正是這本書作者厲害的地方。作者認為:數學上的符號是抽象的,如果能把抽象符號轉化成具體事物,孩子就能排除符號的干擾,直接瞭解數學所要傳達的理念。因此,他不但沒有使用分數符號,也一直到孩子從實際物體瞭解幾分之幾的意義後,才在最後一頁點出:這些幾分之一、幾分之二……的概念,在數學上被命名為「分數」。

「分數是分出來的」就是這麼一本能讓孩子在不受符號和名詞限制下學會分數道理的書。

 

7.《比比看,誰大?誰小?

你有過被孩子追著問過這類的問題嗎?

「恐龍很大嗎?」「有多大?」「會比房子大嗎?」……孩子對於「誰比較大?誰比較小?」的問題,總是很有打破砂鍋問到底的熱情。其實,大與小的概念,是建立在相互比較上的,不比比看,就無法判斷哪個大、哪個小。

「比比看,誰大?誰小?」這本書,就是透過各種有趣的例子,以兩兩進行比較,或者兩個以上的人或物進行比較,讓孩子認識「大」和「小」不是絕對的,而是一種相對的比較概念。

 

8.《剪剪貼貼,算面積》

你的孩子知道自己的手掌有多大嗎?他有沒有想過怎麼測量手掌的大小?如果告訴他可以用1 元硬幣來測量,他會不會很驚訝?

「剪剪貼貼,算面積」要傳達給孩子測量區域面積的概念。什麼是「區域」?被邊界圍起來的範圍,都可以統稱為「區域」。區域的形狀有規則的,也有不規則的;區域的表面有平坦的,也有凹凸的;區域的邊界有直的,也有彎曲的。

根據區域的不同特性,測量區域面積的測量單位也會不同。日常生活裡有很多東西都可以拿來充當測量面積的單位,比如硬幣、明信片、罐頭……等等。在這本書中,作者就設計了多種不同測量單位的算面積遊戲,讓孩子在剪剪貼貼中充分享受測量的樂趣。

 

9.《重量與平衡》

你和孩子一起玩過蹺蹺板吧?

你坐一邊,孩子坐另一邊,結果你的腳一離地,孩子坐的那一邊馬上翹了起來。如果孩子找來2 個小朋友幫忙,3 個人一起坐在蹺蹺板的同一邊,結果會怎樣?可能換成你這邊的蹺蹺板翹起來,也可能蹺蹺板兩邊就這麼保持了平衡。

「重量與平衡」這本書要讓孩子認識的,就是玩蹺蹺板時會碰上的重量與平衡的關係。書中透過玩遊戲、做實驗,引導孩子一步步深入瞭解重量如何影響平衡,同時也介紹各種利用平衡概念發展出來的秤重工具。

 

10.《折紙的幾何》

直角是所有角當中最特別的一個。

利用直角的形狀,我們可以辨認其他的角是大於直角,還是小於直角,並進而為這些角找到定名。因此,在一系列的幾何圖形裡,第一個要介紹的就是直角。

在「折紙的幾何」這本書裡,可以讓孩子從折出直角、找出生活中的直角,進而延伸到有直角的長方形、四邊形……再把學習的觸角擴張到其他角度和其他幾何圖形,充分瞭解角和形的概念,為進入幾何學領域做好準備。

單本介紹:第二輯

第二輯書目(共10本)

11.《古羅馬人的數字》

以故事情節引導孩子認識羅馬數字的發展歷史,以及它獨特的記數方式,讓孩子跳脫阿拉伯數字系統的慣性思維,享受另一種運用符號記數的樂趣。

 

12.《猜一猜,算一算》

透過各種生活情境中的例子,讓孩子學會從有學問、有基準的猜猜看活動,培養出正確的量感,為準確做估計打下基礎。

 

 13.《看圖學數理》

作者跳脫傳統數學教學,化數為圖案、由圖案代替運算來解說概念,讓孩子一目了然、又輕鬆有趣的弄懂抽象的數學概念。

 

 14.《長短,高矮和寬窄》

透過動手做活動,讓孩子學習三種測量方法:不靠尺量的直接比較法和個別單位比較法,以及用尺測量的標準化單位比較法。

 

 15.《多多少少,談測量》

引導孩子學習用不同的標尺給不同的事物做測量,客觀事物有公認的標尺可用,主觀感受則可以自創標尺做測量。

 

 16.《大家來切派》

以童趣可愛的鱷魚為主角,帶領孩子從認識角而學會辨識形狀,並進而歸納出推算各種形狀內角總和的規則,打下進入幾何學的基礎。

 

 17.《圓》

作者設計了多種動手做活動,讓孩子從去做、去觀察、去理解的過程中,歸納出圓的特性,並利用圓去畫出各種美麗圖案。

 

 18.《直線、平行線、垂直線》

從日常生活入手,條理清晰的讓孩子由點而認識直線,由直線而認識平行線、垂直線,更進而從中觀察出它們的幾何規律。

 

 19.《葛小大的一生》

以兒歌似的開場白吸引孩子進入有限數系的世界,認識生活中最常見的有限數系,以及它   們周而復始的特性。

 

 20.《一人、兩人玩的數學遊戲》

透過玩遊戲,挑起孩子為爭贏而興起探索遊戲邏輯的好奇,甚至摸索出致勝的訣竅,同時從中學習到新的數學概念。

單本介紹:第三輯

第三輯書目(共10本)

21.《比零小,還有數喲!》

將抽象的負數概念,化身為熟悉的生活實例,引導孩子認識負數的世界,並佐以趣味性的遊戲,讓孩子能在邊學邊玩中熟悉正、負數的加減運算。

 

22.《平均數》

以熟悉的生活情境帶領孩子輕鬆認識三種不同的平均數:眾數、中位數、算術平均數,以及學習如何運用這三種不同的平均數來表現群體的代表性特色。

 

23.《五進位》

如果這個世界上只有01234這五個數字的話,該怎麼表述平日熟悉的數量呢?本書將帶領孩子學習以五進位的方式,重新認識數字世界,發現數學的新天地。

 

24.《三維求體積,二維算面積,一維量長度》

以生活情境中常見的物品為題材,為孩子演示三維、二維和一維在定義上的不同:三維是立體的,有長、寬、高;二維是平面的,有長和寬;一維是線條,只有長度。

 

25.《直線、線段、多邊形》

串連多種趣味性的數學活動,讓孩子透過玩遊戲、動手做,認識直線、線段,進而探索各種圖形,累積自己對幾何認知的經驗。

 

26.《影子幾何》

從自己的影子,以及三角形、四邊形、圓形等幾何形體的投影中,引導孩子學習幾何形體的分類,並進一步從中探索幾何形體的變與不變性。

 

27.《奇妙的三角形》

以具體教學的方式,引導孩子用圓規、用直尺畫出三角形,並進一步以動手做活動,學習找出三角形內心、外心和重心,認識三角形奇妙的幾何特性。

 

28.《什麼是對稱?》

以身邊具體事物為題材,為孩子解說常見的對稱型式,並透過親手做出對稱圖形,讓孩子輕鬆理解對稱的原理,學會給各式圖形歸納出對稱型式。

 

29.《生活中的螺線》

本書不僅以數學的角度來解釋螺線,更帶領孩子走進大自然、深入日常生活中,甚至從遊戲體驗中,發現螺線的奇妙之處,加深對螺線的瞭解。

 

30.《統計》

從抽樣調查、畫出統計圖表,到對統計結果做出評估和判斷,本書透過帶領孩子實地模擬統計的全過程,讓孩子真切瞭解統計的意義和功用。

單本介紹:第四輯

第四輯書目(共11本)

31.《二進位數》

以簡單的摺線遊戲,讓孩子輕鬆理解二進位數的概念後,再以生活情境為背景,帶領孩子認識二進位數的神奇之處,進而了解二進位數如何在電腦運算時發揮強大的作用。

 

32.《橢圓》

以簡單易懂的操作活動,幫助孩子建立起對橢圓的認識,並在畫出標準橢圓的實作活動中,認識橢圓的雙焦點特性,以及與橢圓相關的曲線家族。

 

33.《橡皮圈、棒球、甜甜圈》

從橡皮圈、棒球、甜甜圈等常見物品的形體變化,讓孩子學會從不同的幾何形體中發現其中共有的不變性,進而認識以獨特視角看世界的拓樸學。

 

34.《機率知多少》

透過作者精心安排的各式實驗,在邊玩邊學中輕鬆熟悉如何收集數據、如何運用數據做預測,以及如何化數據為圖表,一目了然展現出預測的結果。

 

35.《軟糖 666—-代數趣談》

以趣味的分軟糖活動,一步步深入代數的學習。從以具體的紙袋代表未知的軟糖數量,簡化到用英文字母代表未知數,讓孩子慢慢熟悉寫方程式、解方程式的代數學習過程。

 

36.《圖解遊戲》

利用最簡單的點、箭頭和圈圈,讓孩子以畫圖方式來表達內在關係,進而了解集合是什麼,以及兩個集合間一對一、多對一的函數關係。

 

37.《來玩文氏圖的遊戲》

以懸疑有趣的手法,吸引孩子從分類過程中認識文氏圖的用法,並能學以致用的以文氏圖來推演出難題或懸案的最後答案,訓練孩子的邏輯思考力。

 

38.《可,否 走,停》

以可愛的童話作為開場,讓孩子輕鬆認識「或」、「且」兩種情況,進而了解火車調車場的運作原理,以及如何將「或」和「且」的情況以數學型式表現出來,轉換成真值表。

 

39.《地圖、鐵軌和海德堡的橋》

透過循序漸進的內容安排,從找路問題認識點和線組成的網路圖、從點和線認識偶線點和奇線點、從偶線點和奇線點認識一筆畫網路,最後解決數學史上知名的七橋問題。

 

 40.《函數遊戲》

以親切的日常生活切入,幫助孩子對抽象的函數有清楚的概念,再佐以遊戲作為引導,學會把函數裡的對應關係,畫成函數圖表現出來。

 

41.《英制與公制的換算》

從量身高、稱體重、算鮮奶容量等生活情境,讓孩子建立起對英制系統長度、重量、容量的量感,並學會、熟練把英制單位轉換成公制單位的換算法。

作者介紹

大衛.愛德樂(David A. Adler)

大衛.愛德樂從小就很喜歡數學。這一點是不是跟你的孩子很不一樣?愛德樂擁有皇后學院和紐約大學的學位,曾在紐約市任教數學,9 年後轉為專職作家。在這套叢書裡,他的作品有:《古羅馬人的數字》、《五進位》,以及曾經被「美國科學教師推舉為「傑出的兒童科學書籍」的《三維求體積,二維算面積,一維量長度》。

珍.喬那斯.許維斯特維(Jane Jonas Srivastava)

珍.喬那斯.許維斯特維是一位小學老師。她從拿到碩士學位以來,就一直執數學的教鞭。她曾經參與伊利諾大學,以及西蒙.費瑟大學的數學教育計畫。這些數學教育計畫的目的是,編寫新的小學數學課程。在這套數學叢書裡的重量與平衡》、《剪剪貼貼,算面積》、《統計》、《平均數》等,是她的作品。

羅伯特.福曼(Robert Froman)

羅伯特.福曼說:「如果不是下定決心要當作家的話,我現在早就是個數學家了。」這套數學叢書裡的《比零小,還有數喲!》,正結合了他寫作和數學這兩大興趣與專長。

從1945 年起, 羅伯特. 福曼就成為雜誌社的特約作家。1960 年, 他開始為青少年寫書,出版超過二十本以上的書籍,其中大部分是寫給小孩看的。除了《比零小,還有數喲!》之外,《來玩文氏圖的遊戲》、《比比看,誰大?誰小?》、《函數遊戲》、《橡皮圈、棒球、甜甜圈》、《猜一猜,除一除》、《大家來切派》也是他的作品。

麥爾康‧ 衛斯(Malcolm E. Weiss)

問起麥爾康‧ 衛斯是怎麼開始寫《軟糖666——代數趣談》這本書,他回答說:「有一天,我在菜園裡拔草,大女兒瑪格跑來要我解釋『猜數目』的遊戲。解釋之後,我發現用這個遊戲來講解代數的概念,是非常好的方式。這就是我寫這本書的靈感。」書寫好之後,瑪格看了他的手稿說:「為什麼不用棒棒糖呢?」原來,瑪格最喜歡吃棒棒糖了。

麥爾康‧ 衛斯為孩子們寫過許多有關科學的文章和書。在這套數學叢書裡,《葛小大的一生》是他另一作品。

克萊德‧ 華特生(Clyde Watson)

克萊德‧ 華特生以寫童詩、童話聞名。由於她豐富的想像力,帶她跨足新的寫作領域,寫出她第一本兒童數學著作:《二進位數》。

華特生曾任教於好幾所實驗小學,並投注精力於數學活動,這些活動融合了藝術、音樂以及文學創作。她也曾主持一個為教師舉辦的數學實驗,並擔任最新數學資料處理和訂定每日工作主題等工作。

邁克‧ 何特(Michael Holt)

身兼教師和作家的邁克‧ 何特,從事數學教育工作多年,擔任過倫敦教育學院的講師。他曾精心為肯亞的學校課程設計出一系列多元化的教學內容,也曾給英國廣播公司(BBC)提供數學電視教學節目。《地圖、鐵軌和海德堡的橋》是他在這套叢書中唯一的作品。

喬治和佛雷德里克‧ 帕比(Georges and Frederique Papy)

喬治是一位數學家,他曾經是普林斯頓學前教育機構的短期會員,並在布魯塞爾大學專任代數教授。佛雷德里克擁有數學博士學位,她教過各個年齡層的學生。

長久以來,喬治和佛雷德里克致力於數學現代化教學,並研究出一套新的教學方法。他們寫了許多有關數學和數學教學的書,這些書都翻譯成數種語言。《圖解遊戲》是喬治和佛雷德里克,在這套叢書中唯一的作品。

喬治和佛雷德里克兩人分別於2011 年及2005 年過世。

湯姆斯.歐布里恩(Thomas C. O’Brien)

湯姆斯.歐布里恩生於紐約市,畢業於伊利諾大學、師範大學和紐約大學。他寫過很多有關數學教學的書,很受教育界的歡迎。湯姆斯任教於南伊利諾大學。這套書裡的《奇數和偶數》正是他的作品。

約翰.屈利維特 (John V. Trivett)

約翰.屈利維特多年來一直致力於數學教學的改革。他曾擔任英國數學教師協會會長、佛羅里達大學和阿拉斯加大學顧問,並曾參與美國伊利諾大學的算術計畫和麥迪森計畫。目前,他是加拿大西蒙費瑟大學教育學院教授。

約翰.屈利維特對於教育始終樂此不疲。他最感興趣的是:研究如何讓孩子巧妙、有創造性和愉快的學習數學。《大家來做乘法表》就是他的傑作。

喬.菲利普斯 (Jo Phillips)

喬.菲利普斯認為學習數學最好的方法就是從實物及實驗著手。

喬教過小學二年級到研究所的數學,經驗相當豐富。同時,她也曾經是數學教材的編輯。她現在是指導雜誌的數學主編,並且在辛辛那提大學教老師們數學。

在這套數學叢書裡,喬所寫的書有 :《摺紙的幾何》和《奇妙的三角形》。

敏黛爾和哈利.斯多摩(Mindel and Harry Sitomer)

敏黛爾和哈利.斯多摩夫婦是熱心從事兒童數學教育的工作者。哈利在紐約完成教育,並擔任高中、大學的數學老師,還是新數學課程教材,以及線性代數教材的作者。哈利的太太敏黛爾也是在紐約完成教育,是一位生物學家。她發現經由她的教導,她的兩個小孩和七個孫子在幼年時期學習數學概念時,並沒有發生任何困難。因此,她和先生哈利就開始著手為小朋友編寫數學圖畫書。

他們在這套數學叢書裡的作品有 :《數是怎麼來的?》、《零不只是沒有》、《圓》、《直線、線段、多邊形》、《生活中的螺線》、《什麼是對稱?》等。

詹姆斯‧ 費(James T. Fey)

詹姆斯.費博士是美國威斯康辛人,他有威斯康辛大學和哥倫比亞大學的學位,任教於馬里蘭大學數學系。這套數學叢書裡的《長短,高矮和寬窄》正是他的作品。

查里斯‧ 林(Charles F. Linn)

查里斯.林在紐約奧斯威格州立學院擔任數學教授時,和他一起從事研究工作的都是即將畢業,或是即將成為數學老師的學生。查里斯.林寫過很多有關數學的書籍。在這套數學叢書中,除了《猜一猜,算一算》以外,《機率知多少》也是他的著作。

曼尼斯‧ 凱洛許(Mannis Charosh)

曼尼斯.凱洛許向來對數學猜謎和數學遊戲有濃厚的興趣,他在高中教了很多年的數學,曾寫過許多有關數學的書、製作數學教學幻燈片等。《看圖學數理》、《直線、平行線、垂直線》、《一人、兩人玩的數學遊戲》、《橢圓》是他在這套叢書中的作品。

富蘭克林‧ 伯蘭利(Franklyn M. Branley)

富蘭克林.伯蘭利擁有紐約大學、哥倫比亞大學和紐約州大學的學位。他是一位天文學家,曾經擔任「美國博物館——海頓天文臺」管理委員會委員長。伯蘭利為青少年寫過許多有關於科學方面的文章、論文和書,除了《多多少少,談測量》外,《英制與公制的換算》是他在這套數學叢書的另一作品。

理查‧ 丹尼斯(J. Richard Dennis)

理查.丹尼斯是美國俄亥州人。從1963 年開始,丹尼斯就在俄亥俄州、印第安那州和伊利諾州從事數學教育的工作。除此,他還在伊利諾大學做數學發展的研究,以及訓練數學老師的工作。

丹尼斯曾在夏威夷做過數學電視教學節目,教學對象是數學老師。丹尼斯在美國數學教育界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理查.丹尼斯還主持了「丹尼斯家庭計畫」。這個計畫是編寫兒童數學書籍,參與的人是丹尼斯、他的太太和他的三個小孩。《漢聲數學叢書》第一輯裡的《分數是分出來的》就是丹尼斯家庭計畫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