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來,漢聲從事傳統民間文化田野調查,我們深深體會到:民間藝術的核心,呈現在母女世代傳襲的手藝表現上,學者稱之為“母體藝術”,它也構成了民族文化最堅牢的基礎。母體藝術以其淳美的風格,哺育了其他上層藝術,造就我們的民族文化具備“母型”特質。

在本書中,你可以看到侗族姑娘以織繡技藝製成護衛嬰孩的背帶;看到陝西農村家的姥姥為小孫子做的大小面花、百日被面、圍涎繡片、肚兜;看到山東婦女搓綿成線、紡紗,織成一匹匹美不勝收的花布;看到陝西安塞老大娘鉸出的各式剪紙…

 
《手打中國結》一書,教你如何徒手編打13種基本中國結,帶你進入繽紛的中國結藝世界,相信你一定能從中找回我們祖先曾經享受過的、一份手腦並用的莫大樂趣!


“中國結”可以說是中國人經歷漫長手工藝文明、展現“心靈手巧”的最好象徵。本書為漢聲與中國結藝專家陳夏生女士合作推出的第三本中國結專書。作者綜合她二十年來對中國結的鑽研探究,把十四種基本結歸納為四大系統、九種變化模式,容易記憶,應用時也更能掌握要領。


庫淑蘭的作品,已經超越了一般認識的剪紙。她會把收羅回來的碎紙屑剪成更小的圓點、星形、小花,然後用這些五顏六色、形狀各異的紙片,神奇地拼貼出一幅幅“剪花娘子”“牡丹花”“關老爺”……其最富盛名的“剪花娘子”鉅作,竟有2056個圓點,362個星形,252個花瓣!


服飾,是侗族文化最鮮明動人的部份。古老服飾並不容易保存,但在侗族地區,至今仍有機會見到有數百年歷史的“蘆笙衣”。侗族傳統婦女服飾十分特殊,融合了各個時代、族群的特色於其中,穿著傳統服飾的現代侗女,如同身穿一部活生生的史書,由歷史中款款走來。

藍色是蒼穹的顏色,也是大海的顏色;它更是中國西南廣袤大地上,許許多多婦女們的顏色。蠟染,至少應用了兩千年,猶如活化石一般留存在少數民族手中。本書採訪篇是在西南地區走鄉入寨的所見所聞,圖錄篇共收集了五百四十八件蠟染實物。


“夾纈”指的是以雕花夾版印花染色而成的布匹,曾在唐朝時輝煌一時,之後這門獨特技藝則失傳成謎。 1997年,漢聲編輯根據一條“百子圖敲花被”藍印花布,來到了浙江蒼南縣宜山鎮的八岱村,揭開了這門古老的染布技藝的秘密……


《民間剪紙精品》是大陸著名藝術家呂勝中從各地的民間剪紙作品中,精挑細選結輯而成。涵蓋一二十個地區,分為吉語類、護符類、承古類、禮儀類、生民類、敘事類、繡樣類、花草類、風情類等九大類。誠如作者呂勝中所說:“這是一份祖宗贈給新時期人們的高級禮物。”


江蘇省前戴村世代務農,傍水而居,以舟代步。當地婦女們為了勞動方便,發展出迥異於城市婦女的拼接服飾和裝扮,既省布料又具色彩感,不但充分展現其生活智慧,同時流露出一股特殊的美感和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