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currently viewing 節氣 | 秋分正是踏秋的開始

節氣 | 秋分正是踏秋的開始

01

晝夜均而寒暑平

白露之後,我們迎來了秋天的第四個節氣——秋分。

漢代董仲舒《春秋繁露》載:“秋分者,陰陽相半也,故晝夜均而寒暑平。”

“分”就是“半”的意思——到了秋分這天,秋季九十天正好過了一半。當天太陽直射地球赤道,南北半球晝夜平分,陰陽各半。此時的氣溫也非常宜人,涼而不冷。

▲《小春熙景冊·裡社報神》 清 戴衢亨 故宮博物院藏

秋意漸濃,丹桂飄香,蟹肥菊黃。田野中的芒草、河邊的蘆葦,也開始膨脹開放,逐漸變得毛茸茸的,接續破敗的荷塘,成為秋季的一道水邊美景。

雖然雨水逐漸減少,但秋分之後每遇下雨,都驗證著俗話所說的“一場秋雨一場涼”—一場場秋雨,代表著北方冷空氣的一次次南下,也使得氣溫一次次明顯下降。

02

秋分與秋社

“處暑三候,禾乃登”,到秋分時,仍延續著秋收的喜悅。在古代還有一個與此相關的盛大節日——社日。

漢以前是春社,漢以後則是春秋兩社,所謂“春祈秋報”,春社是祈禱一年的風調雨順,秋社則報告收成,感恩土地、神明一年的保佑。

▲《耕織圖冊·祭神》清 陳枚 故宮博物院藏

宋代以後各地以立春、立秋後的第五個戊日為社日祭社神(即土地神),還有聚餐、分食胙肉、飲酒、狂歡等活動。按時間來算,秋社正好位於秋分前後。可以說,社日是跟節氣密切相關的節日。

春秋兩社正對應春種秋收,以播種和收穫、動土和封土、作物生長與死亡的時節構成祭祀週期,循環往復。

收穫也是為了下一輪的新生,在農事上就有具體的表現,如華北地區農諺:“白露早,寒露遲,秋分種麥正當時。”——秋分正是華北抓緊播種冬小麥的時節。

▲《小春熙景冊·裡社報神》 清 戴衢亨 故宮博物院藏

元明以來,社日就從一個盛大的節日逐漸衰落了,在今天僅有一些地區遺存相應風俗。

03

踏秋

春天有踏春,秋天也有踏秋,秋分正是踏秋的開始。閒暇時節,人們可以到大自然中享受一下秋天怡人的景色和涼爽的空氣。

秋日晴空,激越向上,劉禹錫有《秋詞》: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勝春朝。
晴空一鶴排雲上,
便引詩情到碧霄。”

正值“金秋”,希望您也能走出家門,感受一下秋天正著力展示的它的美好。

▲《西風梨園》 現當代 豐子愷

英文漢聲自1970年成立以來,一直致力於民間傳統文化和地方風物的搶救、保護和傳揚。五十多年來親力奔走於民間,完成大量民間文化的收集和整理,拯救瀕臨失傳的民間手工藝。出版了系列雜誌書200多期,內容涉及民間文化、民間生活、民間信仰、民間文學、民間藝術等方面,建立起一座“中華傳統民間文化基因庫”,享譽全球文化界。 《漢聲》雜誌多次被選為亞洲好書,2006年5月更被美國《時代周刊》評為“最佳行家出版物”。

發佈留言